找到相关内容207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谈发菩提

    没有发过菩提心,立过菩提呢?  寂天菩萨曾说:世间上最悲哀的莫过於自己伤害自己,而一般人会认为只有别人才会损害到自己,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发起真正的出离心,菩提心,以及不能护持净戒故,才会无始劫来...,所以听闻者皆发菩提心,向究竟的彼岸趋进。 ...

    演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0966121.html
  •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宏和尚石塔碑铭(并序)

    之。师讳上宏,姓饶氏,曾祖君雅,祖公悦,父和(一作知)恭,临川南城人。童而有知故,生十五岁发出家心,始从舅氏剃落;壮而有立故,生二十五(一作二)岁立菩提,从南岳大圆大师受具戒;乐其所由生故,大历中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5493574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冒难游行戒

    第三十七冒难游行戒 已发菩提心,又发菩提,更发菩提誓,则可以修行矣,修行必假借色身,所以要保护色身,莫令夭折,故有此戒。 若佛子,常应二时头陀,冬夏坐禅。 人身难得,人身是...不离身,然有事有理,取事中之理:口净是杨枝,身净是澡豆,发菩提心就是佛因,修如来万德就是佛果,佛因佛果具足,就是佛像菩萨像不离身,乃至一心是经,持戒是律。莫泥事相,摄事归理,化理成事,事理圆融,方是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09574396332.html
  • 菩萨之大悲心初探

    大悲心与菩提之关系  五、生起大悲心的方法  六、菩萨大悲心的实践  (一)爱见大悲  (二)大悲心与六度行  七、悲与大悲之比较  八、结 语  【参考书目】  一、 前 言  修学大乘佛法,经...有情的众生。且由斯坚固本身所发的菩提,进而维持佛法的延续。以是故,才会引发笔者探讨“菩萨大悲心之殊胜”的兴趣。不过对于初学的我而言,由于所学有限,所以仅能作粗浅的探讨,希望藉此机会能对菩萨的伟大行谊...

    张旭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045073.html
  • 弥勒菩萨与瑜伽止观——浅析《解深密经.分别瑜伽品》

    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依、为住,于大乘中修奢摩他、毗钵舍那。”即菩萨修止观要以三藏十二分教这整个佛假安立法,为所依止,因为多闻熏习,是止观的亲因缘,离此就无可所修。不仅如此,还要住于无上大菩提中。菩提是上求佛道、下化众生的悲愿,不住此菩提,不足以言修习大乘止观。不舍即为不退还,菩提是所希求所愿证的标的,止观行是能运转能载荷的双轮,唯有不舍菩提中修习止观才堪为“解深密”的瑜伽止观。 ...

    刘 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2166404.html
  • 现代佛教徒的省思

    ,为佛教发展、为苦难众生,牺牲一切在所不惜。   如地藏菩萨立的雄伟誓愿:“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!”佛教需要的是这样的佛弟子,勇于发大菩提、做大气魄事,...rdquo;法门盛行,已失去应有的生气与活力,所以印顺法师对中国佛教有着深刻的反省与批判。   所以,人间佛教的菩萨行者,首先要坚定菩提,怀抱崇高的理想,发起大人之志,去除心中懦弱胆怯的习气!...

    依德

    慈悲|菩提心|佛教|人间佛教|佛教教育|菩萨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2241052584.html
  • 现代佛教徒的省思

    苦难众生,牺牲一切在所不惜。   如地藏菩萨立的雄伟誓愿:“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!”佛教需要的是这样的佛弟子,勇于发大菩提、做大气魄事,成就一切功德圆满。譬如印顺法师说:“初发菩萨心...的反省与批判。   所以,人间佛教的菩萨行者,首先要坚定菩提,怀抱崇高的理想,发起大人之志,去除心中懦弱胆怯的习气!如同佛教导的:“何来名菩提萨埵。答曰:有大誓愿,心不可动,精进不退。以是三事名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5839427.html
  • 大乘佛法对五欲的态度

    为方便”。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是菩提,大悲心是大慈大悲,无所得是般若慧,由此构筑大乘佛法的特质。面对乐行主义,大乘佛法是如何摄化他们的呢?   佛法并不附和他们,对于堪能受法的众生,教导...大乘佛法的三个要点:菩提、慈悲心和般若慧却是一致的。也就是要心量广大、有理想,关怀众生、增进人类的福址,用空的智慧化解自己的烦恼,并且学习?#092;用方便善巧来促进人间的和乐。   由此来看,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244462.html
  • ‘学佛三要’导读

    其他宗教、哲学的观点,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见,进而引发学佛的动机。“学佛三要”典出‘大般若经’中:“一切智智相应作意,大悲为上首,无所得为方便。”也就是菩提、大悲心、般若慧;或简称--信、慈悲、智慧。“信心及其修学”、“菩提心的修习次第”是属于信的部份,“慈悲为佛法宗本”、“自利与利他”是属于慈悲的部份,“慧学概说”、“解脱者之境界”、“佛教之涅槃观”则是属于智慧的部份。  ‘学佛三要’在‘妙...

    黄国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1157474.html
  • 念佛仪式简而易行

      我弟子某甲,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;以净光照我,慈誓摄我,我今正念,称如来名,为菩提道,求生净土。佛昔本誓:若有众生,欲生我国,至心信乐,及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以此念佛因缘,得入如来大誓海中,承佛慈力,众罪消灭,善根增长。若临命终,自知时至,身无病苦,心不贪恋,意不颠倒,如入禅定。佛及圣众,手执金台,来迎接我,于一念顷,生极乐国。华开见佛,即闻佛乘,顿开佛慧,广度众生,满菩提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286360.html